阳历阴历怎么换算 阳历阴历( 二 )


现在所用的农历, 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 。 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 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 。 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 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 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 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 小月29天, 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 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 而农历的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 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 或连续出现两个小月 。 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 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 。 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 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 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 即多出一个多月 。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 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 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 有闰月的这一个也叫闰年 。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 。 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 农历, 又称夏历、阴历、旧历, 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 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 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 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 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 平年十二个月, 大月三十天, 小月二十九天, 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 哪个月小, 年年不同) 。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 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量的接近365.2422日 。 因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 368/1000=46/125, 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 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 经推算, 7/19最接近0.368, 故一般的, 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 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 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 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 六十年周而复始 。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 所以又称为夏历 。 也叫旧历 。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 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 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 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 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用的阳历, 所谓的阳历就是指公历, 比如:今天是7月14日, 所说的阴历就是农历啊!每年除夕夜就是农历的最后一天, 比如初一之类的就是农历了 公历=阳历农历=阴历
阴历也称太阴历, 以月亮的运动为准 , 是我国古代用来农耕的日期,也就是日历下面的小字所表示的日期 。 又称夏历, 相传起源我国夏代 。 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 因此流传至今 。 农历按照全年的自然日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 。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此外, 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 。 即大月30天, 小月29天 。 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每月的十五称为“望” 。 在“朔”日, 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 暗影对着地球, 而与太阳同时出没, 于是人们看不到月亮 。 在“望”日, 地球运行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 太阳从西方落下, 月亮从东方升起, 因而能看到满月 。 由于农历一年约为355日, 与地球年相差约11日左右, 所以每3年要置一闰月, 每19年要置7个闰月 。 有闰月的年份也叫闰年, 具体闰哪个月, 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 。 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 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 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 实用性强, 因而成为四季分明, 便于记忆的历法 。 在我国, 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