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06.《易》的由来之文王、孔子作《易》( 二 )


文王是怎么作《易》的呢?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一篇“报任安书”,其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相信很多朋友也都能背:“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其中和我们今天主题有关的,就是“文王拘而演《周易》” 。文王被殷纣王拘押,关在一个叫羑里的地方,大约七年的时间里面,他大概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演《周易》”;这个“演”是推演的“演”,推演出什么呢?一是由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出“后天八卦”,所以“后天八卦”又叫“文王八卦”,关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等我们讲到八卦的时候再细讲;二是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为三百八十四爻作了爻辞,我们在上一讲讲过,也有可能是文王为六十四卦作了卦辞,然后周公为三百八十四爻作了爻辞 。
大家一打开《易经》,就会看到第一卦乾卦,里面有“乾:元,亨,利,贞”,这“元,亨,利,贞”四个字就是乾卦的卦辞,接着又有“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等等,这“潜龙勿用”就是乾卦第一爻的爻辞,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乾卦第二爻的爻辞,卦辞、爻辞怎么解、怎么用呢?这个也要等到以后再讲,总之,有了卦辞和爻辞以后,《易》就被称为《周易》 。《周易》的“周”,就是周文王、周公的“周” 。周文王、周公以后500多年,到了春秋时代,轮到孔子登上历史的舞台了 。
孔子是怎么作《易》的呢?《史记》的“孔子世家”里面是这么说的:“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这一段话里面有好几层意思:
第一是说孔子到了晚年,到了50多岁,才喜欢上《易》;
第二是说孔子喜欢《易》喜欢得不得了,在家也看,出门在外也看,爱不释手,天天翻阅,以致于“韦编三绝” 。什么叫“韦编三绝”?“韦”就是牛皮绳,“韦编”就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连在一起,“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一次又一次,接了一次又一次,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把书都翻烂了 。
第三是说孔子为《易》作“易传”,我们上一讲讲过,“易传”就是对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解说,总共有十篇,又叫“十翼”,这“十翼”都有什么呢?有上下两篇“彖”、这个“彖”是缘分的“缘”去掉绞丝旁,还有上下两篇“象”,这个“象”是想象的“象”,还有上下两篇“系辞”,这个“系”是联系的“系”,“彖”、“象”、“系辞”各两篇,共有六篇,还有“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四篇,合起来总共十篇,至于这十篇里面都写了些什么,我们以后再讲,大家不要急 。
第四是说孔子感慨自己学《易》学得太晚了,他说要是能早几年学《易》,对于《易》,他就可以做到“彬彬”,这个“彬彬”就是文质彬彬的“彬彬”,在这里的意思是完全搞懂了,融会贯通了 。这当然是孔子的谦虚,对于《易》,如果他还不够“彬彬”,哪还有谁够“彬彬”呢?
讲到这里,我要特别说明一下,其实,孔子对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的注释和解说,或者说是对《周易》的注释和解说,并不止我们上面提到的十篇 。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当中又发现了六篇,其中有的内容和我们上面提到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分别叫“二三子”、“系辞”、“衷”、“要”,“衷”是由衷的“衷”,“要”是要不要的“要”,还有“缪和”、“昭力”,“缪和”、“昭力”应该是两个人的名字,“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这六篇都已经出版,网络上也可以搜到,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找来看一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