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勿受 。 受之, 祸大于所得 。
而据《战国策?赵策一》所载, 赵豹甚至猜出了韩国的驱虎吞狼之计:
秦蚕食韩氏之地, 中绝不令相通, 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 。 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 欲嫁其祸也 。 秦被其劳, 而赵受其利, 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 而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今王取之, 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 水通粮, 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令严政行, 不可与战 。 王自图之!
赵孝成王碰了一鼻子灰, 有点生气, 说道:
夫用百万之众, 攻战逾年历岁, 未见一城 。 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 何故不为?
赵豹一听这话, 知道劝不住赵孝成王, 于是嘿然退出 。
赵孝成王又把赵胜、赵禹召来问询 。 赵胜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 他是赵惠文王的弟弟, 也就是赵孝成王的叔叔 。
因为长平之战的惨败, 后世多有史家对于赵国受上党之举多有非难, 得出了冯亭献地乃嫁祸于赵、赵贪无故之利招致祸难的结论 。
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也因此事对平原君耿耿于怀 。 他写道:
太史公曰:平原君,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然未睹大体 。 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 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 邯郸几亡 。
南宋学者鲍彪亦持此论 。 他在注解《战国策》时说:
平阳嫁祸之言, 岂不易晓!而孝成怒之, 昏于利也 。 (赵)胜(赵)禹入而顺旨, 以济其欲, 不几于一言而丧邦欤?
司马迁那么喜欢平原君, 赞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 因为劝谏赵孝成王接受上党而被认为不识大体;到了鲍彪那里, 这位仁兄气得就快拍桌子了:平阳君赵豹的老成谋国之言, 有什么难理解的吗?你这个赵孝成王贪利不听忠言, 平原君赵胜、赵禹又只知道拍赵王的马屁, 差点就一句话害得国家灭亡!
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三任赵相、礼贤下士的平原君吗?为什么干出这样的于国不利的傻事呢?
其实, 这样的推论都是从长平之战的惨败出发, 倒推出赵国不该接受上党, 这种方式显然不够客观 。 因此, 三国蜀汉名儒谯周曾在《古史考》中这样评论:
长平之陷, 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 何怨平原受冯亭哉?
元代史评家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时也为平原君叫屈:
秦有吞天下之心, 使赵不受上党而秦得之, 亦必据上党而攻赵, 故赵之祸不在于受上党, 而在于用赵括 。
这种说法除了把长平之战的败因归结为赵括一人略失偏颇外, 其他的倒也算一语中的 。
那么, 赵国到底应不应该接受上党呢?
此时的秦国, 还没有一口吞下赵国的信心 。
赵孝成王的祖父赵武灵王, 在贤相肥义的支持下开始胡服骑射改革, 先后灭中山国, 败林胡、楼烦二部, 又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 国力日盛 。 眼前的秦国国君秦昭襄王嬴稷, 本在燕国为人质, 毫无继承王位的可能, 还是赵武灵王向秦国施加压力才得以继位 。
尽管经历了沙丘宫变赵惠文王才得以继位, 这主要是赵国宫廷内讧, 并没有削弱赵国国力 。 赵惠文王执政期间, 赵国不断蚕食魏国、齐国的土地, 时人称赵国“尝抑强齐四十余年, 而秦不能得所欲 。 ”对抗秦国的兼并战争中, 赵国是唯一可以抗衡的国家, 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完璧归赵, 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 不仅如此, 赵奢曾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 廉颇也曾多次在秦国身上虎口拔牙 。
赵孝成王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赵国, 是一个“国赋大平, 民富而府库实”的赵国 。 秦昭襄王知道赵国不可小觑, 攻略河东、河内、上党等地, 其实就是在逐渐完成对赵国的战略包围, 毕竟赵国是秦国统一最强劲的对手, 也是必须要解决的对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贵人命是指什么样的人 八字和谐有好运
- 同城是指什么?
- 八字命理
- 住宅阳宅风水格局
- 排球挑战规则?
- 独行天下是指的生肖,霸王天下指哪个生肖
- 八口是指什么生肖,四方八面指什么生肖
- 八口是指什么生肖,有四个口代表什么生肖
- 看有偏财运面相的特征
- 前方路口是指哪个生肖,后方指的是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