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七夕乞巧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李嵩《汉宫乞巧图页》画人物虽小 , 然姿态婀娜 , 神情动人 。 人物之结体较修长 , 为南宋典型风格 。 城门为方形 , 也是宋代建筑典型的结构形式 , 斗栱清晰工整 , 显示界画之严谨 。 持平而论 , 以界画而言但要法式严整 , 尺度于规矩之内又要不失刻板 , 笔墨要灵活而不逞任 , 因此画界画非要有高超之技巧不可 。 观此楼台之结构谨严写实 , 将屋内陈设 , 一一描绘出来 , 更有点出景深之效果 , 为界画中之佼佼者 。 此外 , 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幅宋人《七夕乞巧图》卷 。
宋 青玉执荷童子 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七夕节庆这一天还流行一种吉祥物什——“磨喝乐” , 用宋代市井的说法就是“泥孩儿” 。 司马光在《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中曾提到这种流行物件:“织女虽七襄 , 不能成报章 。 无巧可乞汝 , 世人空自狂 。 帝城秋色新 , 满市翠帟张 。 伪物逾百种 , 烂漫侵数坊 。 谁家油壁车 , 金碧照面光 。 土偶长尺余 , 买之珠一囊 。 安知杼轴劳 , 何物为蚕桑 。 纷华不足悦 , 浮侈真可伤 。 ”其中“土偶长尺余 , 买之珠一囊 。 ”的泥塑童子就是这种堪称宋人国民崇拜的“磨喝乐” 。 这种来自印度佛典的形象演变成可爱的小童形象与中土七夕节庆结下了深刻姻缘 , 并广泛地运用到这一时期玉雕、玉坠、瓷枕等诸多载体中 , 从七夕专供逐渐融入到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中 。
左:宋 五彩瓷童子像 故宫博物院藏 右:宋 瓷加彩童子坐像 故宫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北京人对七夕非常重视 , 在这一天也有不少讲究 。 最常见的是“拜银河”、也叫“拜双星” 。 少妇少女们几个人一伙 , 事先约好在谁家祭拜 , 多是推选庭院优美或有花园的来担当主办者 , 大家分摊采购祭品 。 在前一天各自斋戒沐浴 , 准备停当 , 届时大家到主办者家中轮流焚香礼拜 。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仇英都有类似描绘此景的乞巧图传世 。
明 唐寅 《画乞巧图》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仇英 《乞巧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为了消弭满汉之间的矛盾 , 统治者“用汉官 , 近汉俗” , 沿袭了汉族的传统节日 。 由此 , 进入宫廷服务的画师在这一时期也绘制了许多与七夕有关的绘画 , 著名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展现了清帝在圆明园四时节令活动的场景 , 其中一幅便是七夕之夜 , 后妃们在楼台上设宴的场景 。 《清朝野史大观》卷二《清宫遗闻·宫闱岁时纪四》记载“七月七日 , 祭牛、女 , 宫殿监司其事 。 西峰秀色 , 为御园四十景之一 , 七夕巧筵 , 曩时常设于此 , 有彩棚朱盒之胜 。 乾隆御制诗云:‘西峰秀色霭硝烟 , 又使新秋乞巧筵’盖纪实也 。 ”就是描述此景 。
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七夕之夜 故宫博物院藏
深得乾隆赞赏的陈枚《月曼清游图册》 , 其中一册描绘的也是七月“桐荫乞巧” 。 此图在技法上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 , 笔致工细严谨 , 源于宋代院体画风 。 图中的楼台房室建筑则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 , 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 , 可以准确地推求出灭点的具体位置 , 从而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 , 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 画面中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张萱、周昉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 , 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 , 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 。 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之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女生网名酷拽冷血繁体字,霸气网名女生高冷 繁体字
- 游戏繁体字名字_霸气qq名字
- 变的繁体字是什么,变的繁体字的讲解
- 女网名霸气超拽高雅繁体字,高级昵称好听霸气
- 祭侄文稿为何是天下第二行书
- 顺风顺水的公司名字 万事如意的企业名推荐
- 2022壬寅年11月出生的孩子命运如何 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 一个爱穿搭的小马甲 这才是清朝300年最美丽的行书,当代人再也写不出这么美的字了
- 一个爱穿搭的小马甲 祝允明《在山记》行书册页
- 一个爱穿搭的小马甲 蔡京行书送郝玄明使秦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