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古今相辉”正在实现博物馆“都市之肺”的价值( 二 )


上大“龙门”展与洛博“上洛”展似乎彰示着 , 为了实现博物馆更进一步的开放 , 策展人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种方式:将展馆变成一个凝聚着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空间 , 一个古今相辉的空间 , 让博物馆在时间维度延伸 。
一直以来 , 博物馆的“业务”范围都被局限在展示人们的“昨天” 。 呈现“今天”的任务似乎属于当代艺术馆 , 而“明天”属于城市规划馆 。 但是 , 运用别出心裁的策展方式 , 博物馆完全可以成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 实现博物馆“业务”范围时间维度的延伸 。
不少博物馆已经着手尝试延伸展览的时间维度 , 将收藏品的范围由过去延伸到当下 。 例如2020年以来 , 不少博物馆已经开始收集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纪念物 。 而呈现学者研究主题的展览中 , 会更加大胆地以古今相辉的方式展览文物 , 如巫鸿教授策展的“画屏:传统与未来”(苏州博物馆)、“画屏:关于展览的展览”(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中 , 均令古代的屏风与当代艺术家设计的屏风呈现在同一空间 , 超越古今之别 , 彻底呈现屏风这种极具特色的艺术之特质 。
而在2020年宣告开幕的欧洲近年来最受关注的博物馆项目——洪堡论坛里 , 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隔被彻底打破 , 在这座重获新生的18世纪宫殿中融为一炉 。 两件来自喀麦隆过去的文物与当代的艺术品被陈列在一起:前者是喀麦隆巴蒙王国在殖民条件下赠送给德国皇帝的宝座 , 后者是喀麦隆当代女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作品《愤怒》 。 提醒观众注意文物的来源 , 让参观者在这个展览空间内了解这些文化的过去和今天 , 反思殖民主义 , 反思历史 , 已经成为洪堡论坛试图实现的使命之一 。
“古今相辉”不是博物馆的美术馆化 , 而是一种古今共呼吸的创作尝试
虽然博物馆的展览中 , “古今相辉”仍然被视为一种先锋的表达 , 但最近一两年间的上海 , 博物馆的“邻居”——美术馆中 , “古今相辉”已经有了数度呈现 。
在西岸美术馆“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厅里 , 康定斯基的晚期作品与自上海博物馆借展的青铜器藏品共同陈列 。 两种艺术品的诞生间隔了数千年 , 这样的布展引起了不少参观者的好奇 。 但是倘若细心观察青铜器上的纹样 , 参观者可以发现 , 康定斯基似乎是从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样中获得灵感的 。 一侧的展柜中 , 陈设了当时的法国艺术刊物 , 从中可以知道 , 就在康定斯基展览他这一系列作品的同时 , 中国青铜器展览正在风靡法国 , 受到了艺术界的瞩目 , 这证明康定斯基在创作这些晚期作品时 , 正是从中国青铜器等古代艺术中获得某种启发 。 这一种国际化的“古今相辉”的布展 , 让参观者亲自体验了抽象艺术的解读过程 , 不仅进一步接近了康定斯基的晚年 , 也感受到了抽象艺术与古代艺术之间的联系 , 东方与西方之间的联系 。
明珠美术馆的展览“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 , 则构成沟通古今的对话、沟通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 2020年该馆举办的“风景与书”展览已经是一次古今相辉的实践 , 用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古代书画、古籍一起呈现书籍对艺术的启发 。 正在举办的“想象的相遇”以《神曲》《山海经》这两部古代的书籍为主题 , 向身在上海的观众们展示了来自遥远的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院的4本珍贵《神曲》手抄本还原 , 并用短片介绍了书籍还原的技术 , 同时展出了上海图书馆藏有的两部明代《山海经》珍稀刻本 , 让观众得以一窥珍本的原貌 。 展览的重头戏是诸多取材自《神曲》《山海经》这两部重要的典籍的当代艺术作品 。 西尔维娅·坎波雷西、里昂·康蒂尼、瓦伦蒂娜·福瑞安、玛塔·罗伯蒂、马里内拉·塞纳托雷、柴一茗、彭薇、邱岸雄、邵译农、孙逊、邬建安、吴俊勇等当代的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光怪陆离作品 , 围绕着这两部珍贵的典籍 , 在明珠美术馆的展厅中遥遥相望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